手上剛好有CyberPi以及mbuild套件,而最近又時常有寒流發生,因此就來用這幾樣東西做個小教學吧。
實作一 地區溫度
個人覺得CyberPi讓我最喜歡的一點就是他上面配有獨立的顯示螢幕,因此今天寫完程式後,他就可以當成一個可以直接使用的作品。
接下來我們只需要幾個操作步驟:
1. 將CyberPi連接上電腦:
2. 開啟mblock並點選CyberPi的模式:
3. 程式點選
這邊我設定CyberPi開啟時先連線到網路(請輸入您環境中的Wifi,不要輸入圖片上的唷),然後給他一個判斷式,如果沒有連上網路他就不斷的搜尋,並且跳出說明,當連線成功後則會出現「Wifi連線中」,讓使用者知道網路已經連上了。
接下來使用「物聯網」中的地區最高溫度以及地區最低溫度來撰寫,完成後就會出現溫度的訊息囉。(這邊溫度的訊息他是使用Yahoo天氣所提供的API)
接下來運作後,他就會不斷的更新,確認地區溫度囉。
實作二:地區溫度與室內溫度
將CyberPi連接上溫度感測器:
這邊因為手上剛好有mbuild,因此就用裡面的模組來操作。mbuild是一款由mblock所設計的教具,每個元件上都配有一顆ARM的為控制處理器,因此可以獨立運作,但也可以透過其他的控制器來進行控制。套件中有兩款溫度感應器:「溫度傳感器(溫度感應器)」以及「溫濕度傳感器(溫濕度感應器)」
一般來說,在教學環境的操作上,兩種感應器都可以使用,但「溫度感應器」一般來說會以直接接觸待測物為主,如直接測量電腦溫度、皮膚溫度等,「溫濕度感測器」則比較偏向我們一般使用的室內、外溫度計。(註:這邊的溫濕度感測器用的是SHT20感測IC,溫度測量範圍為-40~125℃、濕度測量精度:±3%RH、溫度測量精度:±0.3℃。溫度感測器讀取範圍:-55~125℃、溫度精度:±0.5℃。)
這邊我們先用溫度感測器來測試:
先在擴充模組這邊點選「溫度感應器」
接下來會在程式畫面出現溫度感應器的積木欄,這邊可以跟「濕度溫度感應器」做個比較,會發現上面的內容多出了一個「空氣濕度」。
拖移到程式中,就OK囉。
感應器裝上去,並燒上程式就完成囉。
那我們再做個小測試,將溫濕度感應器和溫度感應器裝起來,一起測試溫度差異。
實作三 溫濕度感應器與溫度感應器差異
這邊我們將兩個元件接上,並使用相對應的程式,另外加一個減法,就OK囉。
這篇先操作到這個部分,下一篇我們會使用Halocode光環板搭配,做出遠端溫度提醒唷。
[…] [mblock] {一週mblock} 地區即時溫度通知(搭配CyberPi、mbuild) […]
讚讚
老師為何我寫的最高溫度最低溫度的程式
有時候執行的時候會停住不動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