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底開始Covid-19肆虐全世界,而台灣也在2020年第一次體驗到需要居家上班、居家上課的窘境。而在2020年五月開始的線上教學,確實讓大家都體驗到許多的不便,不論是教學設備、家用網路以及教師的授課方式,都需要針對不同的教學環境產生操作上的改變。
而雖然過去已經有許多針對「網路教學」以及「線上教學」的文章與論文,但許多狀況依舊需要實際演練時才會真實的發現,而這邊就針對個人在使用一般的線上教學軟體以及平台時接觸過的狀況進行說明。
一、 線上教學方式
在過去,大家較熟悉的教學方式多半為面對面的教學,目前也多被稱為「實體教學」。而這類的教學方式上則可以用上在修習教育學程時所學習到的各種教學方法,包含小組教學、講述、實作等,這些方式在課堂上隨著學生的學習狀況交錯使用,以協助我們提供學生有效的學習成果及體驗。
而線上教學一般來說現在分為「同步教學」、「非同步教學」以及「混成教學」三類。
「同步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同時執行」,也就是透過各類團體視訊的方式連接學生,讓學生在同一個時段裡面在聊天室裡面進行課程,教師可以使用在2020年初期紅極一時的Zoom,或是現在大家常用的Google Classroom、Microsoft Teams等等的軟體,透過傳遞連結,讓同學們加入聊天室,並完成課程。
「非同步教學」則是透過預錄好的影片供學生觀看,在指定的觀看時間後,教師再透過考試、學習單、作業等方式確認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在預錄影片的分享方式上,可以透過各種可放置影片的平台作為媒介,如置於Google Drive供學生下載觀看,或是上傳到一般大家觀看影片時常用的YouTube,都會是不錯的選擇。
「混成教學」這個教學方法雖然已經討論近十年,但也是到疫情後才逐漸受到重視。混成教學法(blending Learning)本身截至目前為止並無明確的教學模式可以作為參考及定論,但基本上的教學方式是透過線上教學與實體教學互相配合的方式,讓課程的執行上更有彈性。
在上面的線上教學方法不論哪一種,其實最後考驗的都是學生的自制力。學生若具備學習動機,則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更佳輕鬆,不論是同步、非同步或是混成都能達到很好的成效。而針對線上課程的特色執行方式,我會在其他的內容中進行分享。這邊則先針對個人較常使用的Google meet進行說明。
二、Google meet的基本說明與介紹
Google 在教學上的軟體系統稱為「Google Education」,Google Education生態系中包含了Google Classroom、Google Meet以及Google Drive等軟體,並可以在Google Classroom中取得所有的軟體使用內容。
這次要介紹的Google meet 是我自己在執行同步教學時最常使用的軟體,使用原因在於Google 是全世界前三名的科技公司,就連Apple公司也與Google租用其雲端空間,因此在網路平台與線上空間的使用上,如果今天連Google的系統都不行了,那其他平台應該也凶多吉少。因此在穩定性的考量下,我多半會在課程安排上優先採用Google的軟體,其次才是學校或是政府單位要求的使用平台。(但是酷課雲的影片觀看系統除外,他有一個觀看時間比例確認的功能,這是我覺得頗喜歡的地方)
另外,隨著學生入學後,學校與教育局處多半會提供一個Google的聯繫帳號,因此相關教師與家長只要確認學生記得個人帳號密碼即可,如果忘記了也請家長務必督促學生要在依舊能到校時,前往學校的資訊中心或是請導師幫忙聯繫校內相關單位,找回學生的帳號密碼,以避免後續學習或是作業繳交時產生問題。(最好就是開學後就將帳號密碼抄在家中公佈欄,貼好,避免忘記。學生反應需要隱私與同學交流的話,請用自己申請的帳號。)
回到我們主要討論的Google meet,它的前身其實是叫Hangouts,這套軟體最早出現於2013年,是一款很早期開始就能提供多人視訊的軟體,在一開始這套軟體只能提供15個人同時視訊,發展到現在已經可以提供500人出席同一場視訊會議,算是一款相當強大與便利的軟體。
Google meet在使用上也相當簡單,只要開啟Google meet的網頁,就可以開啟會議,而開啟會議的操作上還會分成三種,分別是:「即時會議」、「預先會議(會提供你一組會議網址,要開會時再傳給其他人即可)」以及「在Google日曆中安排會議(會幫你在指定的時間,於Google日曆中加入會議名稱、時間以及連結)」。因此使用者只要依據自己的使用需求,選擇到底是要「馬上」,還是「等一下(不確定時間)」,或是「已有明確的後續時間」來開啟會議就好了。其他人如果要參加,就將會議代碼貼到Google meet上面即可加入聊天室。


在一般的會議控制中,我們能操控的內容包含「開啟聲音(麥克風圖示)」、「開啟視訊(攝影機圖是)」、「共享畫面(框框中有向上箭頭)」以及「離開通話」這四個動作。而如果是第一次使用或是剛換一台新的電腦、或是重灌電腦的話,可以先自己在參加任何一次會議前,先自行試著開啟一個會議看看。因為第一次連上時,有的系統會要求開啟「共享桌面畫面」、「開啟聲音」、「開啟畫面」等權限,而如果是會議當中才開啟這些功能的話,多半會被要求重新開啟瀏覽器,這時候就會出現自己被退出的窘境。因此建議大家在使用之前可以先自行開啟一個即時聊天室,這時候系統就會要求開放相關權限,在針對需要開放的權限一個個按下確認就好囉。
另外,開啟聊天室後,只要自己沒有將連結傳給其他人,就不用擔心其他人會知道,反而自己可以拿起其他的行動裝置,開啟Google meet並輸入連結代碼,就可以看到自己直播的使用畫面,在課前確認是否一切設定完備。
那其他的操作說明則可以在Google meet他們的教學網站中找到更多的說明。(https://support.google.com/meet/answer/9545619?hl=zh-Hant&ref_topic=7306097)
版面配置的官方說明(https://support.google.com/meet/answer/10550593?hl=zh-Hant&ref_topic=7306097)可以在這邊找到每次最新版的更新說明唷。剛剛看了一下,Google meet還增加了英文溝通時直接翻譯的功能,真的變的越來越方便!
三、透過Google meet執行線上課程的操作
Google meet軟體本身對於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使用項目及權限,而這邊我們即針對一般教育版本進行説明。
在教育版的Google meet裡面,有一些很不錯的功能可以使用,比方說白板、分組(有的學校沒有跟Google申請就沒有,一般的教育版都是下方版本的左邊兩個)、記錄上線時間、點名等等。這些功能在上課的時候都能協助我們快速的確認學生出席的狀況。

而在點名的設計上,我個人最喜歡的是「Google Meet Attendance List」這項功能。這個功能可以同時紀錄學生出席的時間以及待在線上的時間,且只要會議開始他就會直接開始記錄,因此不用擔心操作一時忘記而發生狀況。且這個功能可以同時輸出CSV檔案,因此後續要確認學生的出席時間就有明確的資料依據囉。




在這些基本功能的協助下,自己在開啟課堂時能省下很多麻煩。基本上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訂好課堂的連結,將課堂連結派送給學生(這部分等下會跟Google Classroom一起討論),進行課程,並結束課程。
四、Google meet執行方式與實作問題分享
透過線上視訊執行課程時,其實會看到一些兵荒馬亂的狀況,因此這邊說明一下個人在線上課程所做的準備以及處理方式。
先做背景敘述:自己為了明確了解國中端的教學問題,今年所處理的單位一個禮拜需要授課的班級數為19個7年級的班級,另外再加兩個社團,共21個班,學生總數超過600位。
班級數量不算少,但因為從一開始就覺得會需要線上課程,因此從開學第一天就先幫每個班級開好了Google Classroom。也如同前面所說,Google Classroom的特點是他能串連所有Google的軟體及介面,因此這也幫忙我們在執行課程上能更為順暢。下面先針對Google Classroom的優點一項項的來進行說明:
- 班級Google meet的設立:每個班級的Google Classroom都會有一個獨立的Google meet連結,教師可以直接點選Google Classroom旁邊的連結就可以開啟,因此不用擔心其他課堂的學生會跑錯課堂。就算教師在下課時間時還在處理原班級的學生問題,下一個班級學生也會點入他們自己的班級課程中,因此當教師也點入連結後,就可以發現下一個班的學生都乖乖出現在裡面囉。
- 收作業與批改作業:Google Classroom中有個「作業」的功能,因此可以直接在上面出作業,並把Google Doc檔案、表單等物件上傳上去,等學生繳交時我們就能看到「已繳交」的字樣,並能在上面進行批改。且學生的作業繳交時間、修改時間、教師公布作業時間都會有明確的紀錄,因此對彼此都更有保障。
- 檔案儲存空間:教學上會有PPT、影片、學習單、文字等,儲存這些物件對教師來說真的很麻煩,特別是如果學生繳交的作業檔案不見了,這時候就會有很大的問題了。但在Google Classroom中,他會分班級並儲存在Google Drive中,因此操作及使用上就相對方便,不用另外去分類處理,直接上Google Drive就能打包下載了。
- 一次公告:因為有19個班級,因此在課程資料分享、作業公告等內容操作時,如果分別要複製到19個班會變得非常麻煩。還好Google Classroom中能選擇要公告的班級,並一次分享,或是分別設定公告時間,因此如果沒有遇到課程突然調課或是變動的狀況,Google Classroom就能一次處理完19個班,相對來說就方便很多囉。

而以上就是Google Classroom中,自己覺得好用的地方。但這樣的軟體依舊有一些我覺得不太滿意的地方,下面就另外說明:
- 班級無法分類:因為同時有專任課程以及社團課程,因此由於班級無法分類,自己只好在課程名稱上多加點內容。個人處理的方式是在班級後方加上上課的星期與哪一節課,這樣後續只要對應課表就能快速處理了。
- 學生惰性:這個是線上課程時的大問題,而因為作業都在電腦上收,因此要反覆提醒,以避免學生為繳交作業的狀況持續發生。
- Google Classroom的版面過於單調:這個單純是個人看法,因為他的版面很制式,無法調整顏色或是排版內容,因此看久了會有點無聊。
以上是個人針對Google Classroom的看法整理。而回到Google meet的課程操作,自己做的事情如下:
- 在班級處開啟Google meet連結,學校如果有需要另外貼的位置就複製過去。
- 於課堂時間,點入該班級的Google Classroom中,在開啟連結開始上課。
- 課堂時間隨時提問,確認學生狀況。也可以於該堂課後發Google 表單,透過表單自動搜集Email確認學生是否有好好上課。
- 課堂後確認Google meet自動點名功能的學生出席狀況。
大致上在以上的操作內容下,上課起來就容易許多。但Google meet的使用時也有一些狀況發生,這邊進行整理:
- 如果自己授課時,透過Google meet分享影片的話,有的學生在環境網路不佳的環境下,看的影像會是一段一段的,這會在下一篇分享解決辦法。
- 學生過嗨的話,會透過發言故意鬧堂。這個可以透過關閉他們分享鏡頭與發言的控制來處理。
- 學生上完七個小時的課會對電腦感到麻木。這個狀況可以在大量班級教學時發現,在第一節課的班級都會比較有興致,但到下午3點後的班級,多半回應較少,且回答較為無力。自己遇到這些狀況時,會盡量減少自己講的內容,多放一些有刺激性的影片,再拉回他們的注意力,或是開一段時間跟學生聊天,讓彼此輕鬆一點。

以上大概是初步的介紹,接下來會分享如何解決網路視訊緩慢的問題,以及其他線上教學的輔助工具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