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操作] Flux Beambox 操作說明

Flux Beambox是由台灣Flux 3D印表機公司所設計的一款雷射切割機。他們提供的控制面板與內容和一般的雷射切割機不同,內部是使用Raspberry Pi做控制,並支援WiFi功能。雖然初期剛出來的時候,自己確實對這樣的硬體設計不是很滿意,但最近又重新將它拿出來操作後,韌體更新後整體順暢許多,因此也分享一下他的操作說明。並提供給修課的同學們在操作前先看看的指引。

這台機器本身加工範圍為400 x 375 mm,具有相機可以遠端拍攝工作區域,確認機器加工區域是否合適?本身透過WiFi 2.4G傳輸影像,因此第一次連線時,如果家用WiFi為5G的話,會無法連接唷。機身操作為觸控面板操作,使用一段時間後也需要為機器內部水箱加水,以提供雷射管冷卻所用。雷射管為40W,基本上整體規格是符合一般家用或是小型教學環境中的使用規格。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操作說明吧。

機器操作說明

這台機器本身透過WiFi連接,可以從操作面板讓它連接到環境中的WiFi就算設定完一半了;另一半就是操作的電腦也需要在同一個WiFi下,他們就有辦法互相連線囉。

電腦上的操作軟體可以在Flux官網中找到(https://tw.flux3dp.com/beambox/),在「支援」下方點選「軟體下載」>「Beam Studio 穩定版」就可以了。

安裝後,首先系統會詢問連接方式,輸入機器上面的IP後就會連上囉。後續如果要修改的話,可以點上方的「機器」,再重新選擇即可。

當連上了之後,如果我們有自己畫的檔案,且他的格式是JPG、PNG、SVG、DXF、AI、PDF的話,則可以直接透過開啟檔案來輸入進軟體。這邊我們先以一個愛心圖案作示範。

在操作上同樣點選「開啟」,然後找到dxf的檔案,點選開啟後,會跳出一個單位框,這邊記得將預設的25.4改成1,不然物體會直接被放大唷。

點選後,就會看到物件出現在面板上,接下來就需要為加工做準備。

一般的雷射切割機在使用時,我們會透過機台面板上的控制器,調整雷射頭的加工初始位置,再將物件擺放到希望的位置。而這台機器因為備有相機,因此我們可以點選左上角的相機圖示,在選擇我們希望他拍攝的範圍,他就會幫我們將選擇範圍的畫面逐步拍攝,並與加工平面合成,讓我們可以直接看著平台上的畫面擺放我們要加工的物件。(要離開相機操作介面,只要在點選左上角的「離開相機預覽」即可,但拍攝的畫面就不會消失囉)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設定要加工的參數了。

當我們將物件輸入後,會在右邊看到一個「圖層」,每個圖層都可以設定一組獨立的加工參數(功率與速度),而這個數值會影響加工的狀況,因此如果預先知道有哪些地方要做特殊處理,即可以放到不同的圖層,讓自己的作品有更加多樣的呈現效果。

圖層設定好之後,可以參考上面的照片,選擇「木材3mm」,他會直接轉到設定好的功率與速度,如果材料較濕或是更厚,可以提高功率、放慢加工速度,就可以順利將物件切下。

而這邊我另外使用左邊的文字輸入功能,在另外一個圖層上加上文字,並且開啟了「填充」,因此切割時他就會像是印刷一樣,繪製出實心的字體。而這個部分我就將加工選項選擇「木頭-刻印」,就會出現另外一個加工參數。

選擇好之後,按下右邊的播放鍵,他就會跳出加工確認,按開始加工之後,就會進行加工囉。

加工時間、進度條以及完成都會顯示在上面。

大致操作就這麼簡單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